【游戏故事】追寻光、探索光——文昌市文汇幼儿园中四班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7-08  打印本页

观察班级:中四班

观察日期:2025.3.3-2025.6.10

观察区域:多个区域(大庭院、室内自主游戏、二楼平台)

观察对象:参与该游戏的幼儿

观察年龄:4-5岁

记录者:陈旭璐

观察时间(定人、定点、定材料):定材料(光影材料)

观察方式(单次、多次):多次

观察内容:《追寻光、探索光》

观察内容

在二楼平台的建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正从材料筐中挑选积木搭建。一组光影积木并没有太多孩子去关注,有的孩子直接当积木搭建,正在懊恼怎么把光影积木利用起来会更好一些。通透的光影积木始终安静地躺在筐底,直到妤妤举起一块方形积木贴近眼睛,忽然惊喜地抬头:"老师,我从里面看到的你是绿色的!"她又抓起橙色和粉色积木交替观察,眼睛亮起来:"现在变成红色和橙色啦!"

这瞬间的发现让我思索:怎样的游戏才能真正勾住孩子的好奇心?或许正是孩子本能的探索欲与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相撞时,才会迸发最璀璨的火花。

实录一:发现光源之路

(2025.3.3)

那天天气格外多变,望着忽明忽暗的阳光照射平台上,一个灵感突然闪现——不如来玩"光的魔术"吧!

"妤妤,今天我们邀请一位特别的魔法师,等阳光魔法师来做客时,我们的影子就会大变样哦!"妤妤立刻捧着积木跑向平台边缘,小眉头皱成一团,认真地将积木摆成整齐的方阵。"老师,魔法师什么时候来呀?"她坐在平台旁边等待着。

"快了!我们一起倒数,帮魔法师加速吧!"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地平线,稚嫩的声音汇集成倒计时:"10、9、8......"当数到"1"的刹那间,阳光冲破云层,光影积木瞬间化作调色盘,赤橙黄绿的光斑在地面跳跃,"成功啦!影子会变颜色!"妤妤跳起来,影子里的橙光跟着颤动,"原来黑色影子藏着这么多秘密呀!"一起围观的伊伊、萍萍小朋友一起兴奋起来。

实录2:神秘的数字“8”

(2025.3.4)

晨练归来,我刚为孩子们打好早餐,妍妍就兴奋地喊道:“老师,快来看看,我的碗里藏着一个数字‘8’!”听到她的声音,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她身边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在牛奶的映衬下,碗底隐约浮现出了数字“8”的轮廓。

“哇!妍妍竟然发现了碗里的神秘数字‘8’!”我笑着问她,“快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妍妍认真地说:“我一边吃蛋糕,一边看着碗里的牛奶,突然就看到了这个数字‘8’。”

我看到碗里的数字“8”,就想到光影,决定顺着她的思路继续引导。“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小秘密吧!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呢?它是不是跟光线有关呢?”

随后,我关掉了教室里的灯光,再次问道:“现在还有数字‘8’吗?”妍妍摇摇头:“怎么没有了呢?”

接着,我又打开了灯光,再次询问她是否能看到那个神秘的数字“8”。妍妍顿时恍然大悟,高兴地叫起来:“有了!有了!我知道了,原来是有灯的时候,数字‘8’才会出现啊!”

实录3:留下光的印记

(2025.4.10)

在这次的光影手工中,我引导孩子观察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的斑驳影子,灯光下物体影子的大小变化等,唤起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本次光影手工活动的兴趣。

孩子们在万通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的图案,由于孩子不好在万通板上刻出来,所以老师就帮忙刻出来,最后由孩子自由选择光影纸剪出大小相对应光影纸贴在自己的图案上,孩子们很期待在阳光照射下会是怎么样子的。

实录4:最美的光

(2025.4.16)

吃完早餐,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是照射不到教室的窗户,本以为孩子们会很失望,但是嘉嘉说:“哎,我们从花朵光影里面看到外面的是变红啦!”

实录5:绘本里的光

(2025.4.23)

在人人阅读公开课中,我与史贤婉老师选择有关于光的绘本,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在绘本的支撑中对光的理解。

史贤婉老师分享阅读活动《我的小影子》中,让孩子知道影子的现象,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大胆探索,发现生活中影子的变化与光的位置有关并乐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感受玩影子游戏的乐趣,产生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除了黑色的光,史贤婉老师利用道具让孩子更加具体了解到光魅力。

我分享阅读活动《影子爷爷》,加深对《影子爷爷》绘本的喜爱,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除了对光影的了解,我还想通过绘本让孩子知道光是不一样的。影子爷爷按亮幕布前的灯,坐在幕布后一个人有说有唱地忙乎着,我也准备的一个道具,让孩子们体验皮影戏的乐趣。

在班级的阅读分享活动中《光从哪里来》引导孩子知道光从哪里来的问题,让孩子们知道光从哪里来,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发光的?从天上的星球、太阳的光、动物的光(如荧光虫、海里会发光的灯笼以及它们的作用)

活动前,谆谆说:“太阳很小,可是去到太空就发现他很大很大,所以光才把整个世界照出来,是太阳照出来的光喔!”

泽泽说:“我知道海里的灯笼鱼,还会发光。”

附上《光从哪里来》阅读表征:

桐桐:“他的妹妹在海边玩,在海边搭了几个帐篷,三个帐篷连在一起,变成一个电梯。他们坐在迷你电梯到三楼。光比太阳的光还大多了,后来又下来灭掉火,又到二楼吃饭,接着又去了三楼玩游戏。”

泽泽说:“我的手电筒可以照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按一下就可以发出绿色,又按一下变成黄色,我觉得好神奇。我一觉醒来发现。我手电筒不见了,就问妈妈,妈妈说你的手电筒被我退了,我就很吃惊。又重新买了各种各样颜色的手电筒。”

谆谆:“彩色手电筒发出很强的光,照在黑暗的地方像白天一样。”

此外,我还给孩子们分享睡前的故事——《走开,大黑兔》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的影子是从何而来的。

昊昊:“老师,那我的影子是不是黑色的?”为了证实昊昊的答案,我带领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影子。

附上《走开,大黑兔》阅读表征:

滢滢:“兔妈妈拿了一个机器,兔子宝宝就开心了。兔子宝宝不小心用力拉,就把机器弄坏。兔子妈妈和兔子宝宝把机器修好了。”

实录6:探索光

(2025.6.9)

好奇橱柜里的光影材料总是吸引孩子们,摆满彩纸、纸管的好奇橱柜上辉映出来的光斑。德德和嘉嘉吃完午饭,迫不及待地凑到橱柜边探索光影。德德拿着手电筒非常好奇地喊:“嘉嘉快看!手电筒里有朵小花呢!刚才里面还黑黑的,怎么突然冒出花朵啦?”

实录7:追寻光影

(2025.6.10)

婉老师设计一个关于色素与光的小实验,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为了验证这一奇妙现象,孩子们做好实验,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二楼平台的活动区域。孩子们手持自己的小瓶子,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阳光的踪迹。

刚到平台时,孩子们就被瓶子里照射的光感兴趣,一个个兴奋得欢呼雀跃。他们一边跑一边寻找影子,泽泽激动地喊道:“我看到了反射!那反射出来的光好漂亮!”而宸宸则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他指着地板上的影子说道:“我觉得这影子看起来就像油一样。”孩子们的发现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观察亮点

实录1中:阳光冲破云层时,彩色光斑在地面跳跃,幼儿能直观看到影子变色,这种“视觉冲击”让他们觉得“影子藏着秘密”,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如妤妤跳起来喊“成功啦”)。

实录2中:妍妍吃早餐时偶然看到碗底的“数字8”,像发现了“隐藏彩蛋”,这种“非预设”的惊喜最能抓住幼儿注意力——他们天生对“奇怪现象”好奇,比如“为什么牛奶里会有数字‘8’?”

实录3中:在万通板上画图案、贴光影纸,像“设计自己的魔法卡片”,幼儿能把想象变成现实。他们期待“阳光照射后会怎样”,像在等“礼物拆开的瞬间”,充满期待感。

实录4中:幼儿在意外情境(阳光未照进窗户)中主动探索,展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实录5中:用道具玩影子游戏、体验皮影戏,幼儿能边看边玩,像“参加光影派对”。

实录6中:好奇橱柜作为开放式材料区,打破传统“集中教学”模式,将光影材料融入日常生活场景(餐后自由活动),体现“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幼儿能随时取用材料、自发探索,让科学发现从“刻意安排”转向“自然发生”。

实录7中:泽泽说出“反射”时,未必通晓完整的光学原理,但已在日常感知中,尝试用“反射”这个词 串联现象逻辑 ——将“阳光、物体、影子”关联起来,是幼儿借科学词汇搭建“解释框架”的萌芽;王怡宸把“金黄色液体”的投影形容为“像油”,则是 感官联觉与生活经验的碰撞 :液体颜色的视觉冲击,和“油在地面蔓延”的形态记忆呼应,用熟悉事物解码新奇现象,藏着孩童特有的感知联想。

分析与思考

1.妤妤对“影子变色”的发现打破了其原有认知(“黑色影子”),促使她产生“原来藏着秘密”的疑问,这是科学探究中“认知冲突”的典型表现。

2.妍妍将碗里的影子视为“数字8”,幼儿的科学认知常与生活经验绑定,后续探索可联结“数学符号”(如数字8的形状)与“光影图案”,实现科学与数学的跨领域学习。

3.在万通板上绘制图案时,幼儿将抽象的光影想象转化为具体图形(如太阳、花朵等),展现艺术表征能力。

4.当发现阳光无法照进窗户时,幼儿未陷入失望,而是主动转向光影材料探索,体现其面对“意外”时的适应性与探索欲。嘉嘉从窗户里面观察,展现“工具使用”的创造性——通过媒介(光影纸)改变视觉体验,这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芽。

5.幼儿将绘本知识迁移至生活:泽泽用“手电筒变色”的家庭经验呼应《光从哪里来》的光源讨论;昊昊追问“影子是否黑色”,并通过户外观察验证,展现“阅读—质疑—实践”的探究链。

6.这种基于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的探索,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的学习特点,尤其是儒德对“黑暗中突然出现花朵”的惊奇提问,反映了其对因果关系的初步思考(“为什么黑暗会被光斑打破”)。

7.《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孩子们在户外平台主动寻找阳光踪迹、观察光影变化,如陈泽发现“反射光”、宸宸将影子比作“油”,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与具象化表达。

回应与支持

1.创设悬念,用神秘语言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如“阳光魔法师会让影子大变样”。及时回应幼儿的发现,强化探索成就感,如肯定诗妤的观察成果,引发同伴兴趣。

2.在神秘的数字“8”中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它是不是跟光线有关呢?”

3.唤醒幼儿已有经验,通过观察自然光影(树叶影子)和人造光影(灯光影子),激发创作兴趣。提供万通板、光影纸等材料,支持幼儿将创意转化为实物,发展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4.接纳活动中的“意外”,将其视为新的探究方向,体现灵活的课程观。

5.精选绘本资源,系统规划光影主题阅读活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还利用道具模拟光影现象,如通过皮影戏演示影子,增强直观感知。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分享

观点,促进知识迁移,并记录阅读表征,留存学习轨迹。

6.材料投放:在好奇橱柜中提供多样化光影材料(彩纸、纸管、手电筒),满足幼儿“摆弄、组合、创造”的需求,激发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性。

7.在色素与光的探索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带着瓶子继续探索,追寻光源并探讨。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文汇幼儿园